今天给各位分享随军家属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随军家属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作者|灰灰菜编辑解答
咨询:
你好军路,我是一名军嫂,丈夫在西藏服现役,因常年两地分居我于去年年底辞职(事业单位编制)开始准备随军去西藏在丈夫身边支持他的工作,现在想了解一下随军就业安置相关的问题,在网上我看到最新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政策:
“各地有关部门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考录招聘时,对随军家属不设常住户口条件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组织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招聘时,可以拿出一定数量岗位用于录(聘)用随军家属。”不知道西藏那边是否已经落实这个政策呢?那边有没有具体的相关政策呢?想在去之前提前咨询一下,谢谢!
答复(本期由灰灰菜编辑解答):
你好军嫂,根据中组部、人社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工部、全国双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军政〔〕号)文件明确:
“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采取交流方式,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设置的岗位数内,结合当地和随军家属本人实际情况,原则上安置到事业单位相应岗位;经个人和单位双向选择,也可以按规定安置到其他单位适应岗位。”
小编看你已经从事业单位辞职,是不符合上述调动政策条件的。
另外,你提到的最新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中有:
“各地有关部门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考录招聘时,对随军家属不设常住户口条件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组织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招聘时,可以拿出一定数量岗位用于录(聘)用随军家属”的规定。
据小编了解,只要你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如个人有意愿考录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协调对接组织部、人社局和其他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随军家属的。
当然,你也可以参加当地组织的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可以参加当地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其它具体的优待政策以当地的具体政策规定为准。
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年的第一天,和丈夫两地分居的晓静嫂子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带着孩子去随军!
随军,看起来是能够让一家人增加团聚机会的大好事,可是做出这个决定背后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大概只有那些随军后在偏远的驻地家属院里,无奈的当着全职主妇的嫂子们才懂。
我们常说,放弃工作去随军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这绝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如果说适应环境的艰难可以用团聚的分量来抵消,但是当你可能要面对失业带来的不安全、不自信时,那种长期的心理压力才是最难捱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在飞速的社会变革、海量的信息填塞和没完没了的心灵鸡汤喂养中,你想装一只把头埋在沙地里的鸵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之过自己的小日子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但要独立自主,还要照顾好孩子和家庭,自持和持家,两手都要硬,是这个社会给女性的生存准则。
所以,对于很多随军后的嫂子们来说,她们不想扯家庭后腿,害怕与社会脱节,不愿意伸手向上过日子,想和爱人一同成长,想成为孩子的榜样……钱在这里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她们也想要通过工作找回自信,不只想当一个听起来光荣的军嫂。
图源网络,《第二次也很美》剧照
但想归想,现实依旧是残酷的。该随的军还是要随,该面临的失业带来的恐慌和不安也还是得面对,这就是目前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有人会说,那就不能不随军吗?或者,随军后就真的不能工作了吗?为什么不请个保姆带孩子?
一位叫@挑剔的孩子的嫂子在军嫂说出了很多随军后没有去工作的人的心声。
“为了能和老公更多的生活在一起,让他、也让孩子能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我义无返顾的选择了随军。可是我也曾经一度在反思,我这随军的状态是否正确。
因为随军,我放弃了沿海紧张却充实,忙碌却激情,关键是工资还不错的生活,来到老公所在的驻地。虽然生孩子之前也是一直在上班,但是驻地的工作与外界确实相差甚远。
部队驻地一般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距城市中心较远,工作机会少。就如同我当年,年大学毕业,、年在外能拿+的薪水,当时我们驻地这边能找到的一般工作大概能给-的月薪,这种收入上的差异常常让人有跌入谷底的感觉。于是,当我找到一份月薪有,报销电话费有全勤奖的工厂文职工作时,我高兴不已。哪怕累死累活,也坚持到孕后。(目前这种工资落差的窘境仍然普遍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随军的军嫂宁愿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也不上班的原因:
一是工作机会少,工作内容单一。除了售货员就是当地安排的行政、后勤等基础工作,再好点的是老师,但是老师的门槛也相对要高些;
二是工资太低。上着班拿一点薪水倒不如在家操持好家务,照顾好孩子,让老公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就比如我目前的状态,我自觉处境十分尴尬。我本来也是一个主张独立的人,觉得女人需要精神独立,经济独立。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我在家里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弱。
因为当时在我面前只有三个选择:一是自己带孩子,二是把孩子放老家给老人帮忙带我自己上班,三是我自己带着孩子在老家。当这三种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犹豫的选择了第一种自己带孩子。因为我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世界,一个有爸爸有妈妈的家庭,我的想法也得到家人的支持,所以从孩子个月大时便全由我自己一个人照顾。
在我这样的一个全职妈妈的小世界里,除了上班挣钱,其他的我全部要靠自己。一家饮食起居,孩子生病、学习......无论是天晴下雨,我觉得走过的日子永远都是那么的忙碌。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很无奈,我甚至不敢生病,永远是将不舒服的苗头迅速的扼杀。如果我生病,谁来照顾孩子?
很多人不解,你老公呢?你不是已经随军了吗?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便是军人的不同之处,即便已经随军了,我们也并不能天天像正常夫妻一样过日子。他们永远是在服从命令,听从安排。
他不可能因为这些家庭琐事经常请假,当老公有着忙不完的事情,我也不会忍心去让他更加劳累,也不忍心给他更多的压力。你要问他们到底有多忙?要是我不在这里,我永远无法想象他的作息时间,我一定无法相信他不给我打电话是因为确实没有空。而在一起,我能理解他,我会照顾他。这也让我们一家人的心在一起。
所以,我还是觉得与分居的家庭来比较,随军的确实幸福很多很多......
虽然无奈,但又在自己的小确幸里默默坚守。相信很多有同样遭遇的嫂子,看到这里已经泪目。
下定决心来随军,难道就意味着只能继续牺牲?事业和婚姻难道只能是单选题?如若不是,又有没有折衷的办法呢?
图源网络,侵删
你可以歌颂很多军嫂收起自己的梦想,去支持丈夫工作的奉献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过后呢?能真正解决军嫂们安置就业问题的好政策,才是能让这些为爱走天涯的军嫂们真正强大,真正自信起来的硬保障。
时间回到年的最后一天,《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草案)》公布,并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关于大家长期重点关注的军属的就业安置问题,该法是这样保护的:“国家依法保障军人配偶就业安置权益。”
我们在这份正在完善的法律中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好消息。
对于军属随调,该法规定:军人配偶随军前在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单位;
对于在私企工作和无业军属的随迁,规定: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优先协助就业。在对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的补助方面,规定:由军队统一组织参加社会保险,并发给基本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另外,对于想自己创业的嫂子也有优待:国家鼓励和扶持军人配偶自主就业创业。军人配偶随军后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把军嫂的就业安置权益写进法律,这是这个国家给予军人和他们身后的家庭付出的认可和回报。不仅是随军家属,还有很多为了照顾小家而不得不被动失业的嫂子,相信后续随着这部保障法的正式落地,将极大解决她们的心头之难。
当然,有些地区在解决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上已经走在了前面。结合军人家庭的特殊性,他们制定出了适合军人家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
据@南方都市报一条近日的报道:在部队地方企业的合力下,宁波走出了一条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的新模式。伴随着宁波模式的“复制粘贴”,个实践技能中心在部队大院落地。
军嫂们走下楼就能去工作,儿童区就设在工作区附近,有专人培训工作技能,个小时的平均工作时长,有网络就能操作的工作模式吸引了想要重返职场的军嫂们。截至目前,有多名军嫂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多名军嫂已经上岗就业。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一是“朝九晚三”的小时工作制。军嫂们的孩子大多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接送孩子的任务往往由军嫂们一人承担。宁波幼儿园和小学放学时间大多是下午三点,这就决定了军嫂们的工作时间只能在点到下午点之间,平均下来就是个小时左右。二是灵活用工模式。地方基层部队很多都是在偏远的山区或海岛,这些地区本身企业就少,就业机会更受限制。企业不会自己搬到岛上,但远程工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人在北京还是在海岛原则上不受影响。这就产生了一种灵活用工模式,基于任务的结果去结算,无所谓多少时间。三是就地在部队建立实践中心。宁波退役军人事务局带着企业商量后最终决定由部队在军属大院里隔出固定的办公区域,也就是随军军属们的技能实践中心。例如,大榭试点的实践中心是两层的办公区,占地多平方米,除了办公区、培训区外,还贴心设置了休息室和儿童游乐室,可以容纳多人。除了羡慕、点赞,我们希望更多嫂子能受益。这样的模式具备向多地推广的必要条件,重点还是要看军地两部门的重视力度。让我们共同期待,随着《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的出台,其他地方也能推出适合当地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办法。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每一位暂时没有工作的嫂子们去深刻思考。除了外部的客观因素,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保持个人价值也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提高自持的能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还有自我成长都是在生活中需要自律和不断学习的。只有这样,当机遇到来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抓住它并干好它。
另外,相较于经济独立,其实精神独立更难。好多剩女经济无比独立,还是想找个男人负责自己的悲喜。反之,精神都可以独立的人,还怕养不活自己吗?女人是要有随时翻盘的能力,而非形式上的经济独立,要保存这种实力。
随军不可怕,暂时没有工作也不可怕,重要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并时刻准备着和人生再战一局的期待!
随军政策调整,实惠多多剑客北海 三剑客
三剑客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当中对随军有这样的规定:军官和符合规定条件的军士,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可以办理随军落户,符合 规定条件的军人父母可以投靠子女,并按照规定办理落户。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军官配偶随军并未做出条件规定。因此大家理解为,军官配偶随军不再像过去一样,需要满足相应级别职务才可以。
所以,自从《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以来,大家都在等待随军门槛的降低。
时隔一年,盼望已久的政策终于落地,军官配偶随军不再有门槛设置。这对于广大军官家庭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更可谓是实惠满满。
前两天,得知军官配偶随军取消门槛限制之后,周干事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咨询办理随军需要哪些资料,打算早做准备。
身边的战友看到他这么着急忙慌,都打趣他说:“这办随军又跑不了,有必要这么着急吗?”
周干事说:“我等取消随军门槛都等好久了,这终于取消了,那我不抓紧?毕竟,早一天办理完随军,就能早一天享受实惠。”
战友不解地问:“不就是能早点结束两地分居吗?还有哪些实惠?”
然后周干事就以自己为例,给大家细数了早办理随军的那些好处。
首先,钱多了。
周干事的爱人是公务员,目前在西北老家的县城工作。而周干事是在沿海某大城市服役,爱人要是随军,就可以随调到驻地。
从西北县城到沿海城市,不单单是环境的变化,还有待遇的变化。根据周干事的了解,老家公务员跟驻地公务员的年收入可是差了不少。
之前的政策是军官正连才能满足随军条件,而周干事现在还是副连,晋升正连最起码还要再等两年。
取消了随军门槛,周干事爱人现在就能办理随军随调。能早两年结束分居生活不说,爱人的收入还能增长。而没有工作的军嫂,早点随军也能鼓钱包。
当然,现在关于军属随调,各地也有自己的规定,并不是说,随军后工作就自动随调了。一些大城市每年都有名额限制,只有考核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够实现。
目前,随军未就业家属可以享受生活补助,根据艰苦程度分为普通地区和一般艰苦地区元/月,中等艰苦地区元/月,特别艰苦地区元/月三个档次。
即便是最低档的,每个月到手也有一千多元。像周干事驻地政府每月还给随军未就业的家属元补助,这两样补助加起来,一年也有接近万元的收入,两年就五万多。
而且,未就业的随军家属部队还给缴纳保险,现在是按照元的基数缴纳。早随军,就能早缴纳,里外里都是钱。
其次,能享受更实惠的医疗待遇。
众所周知,目前军人配偶跟子女都是享受部队医院免费医疗待遇的。周干事的老家没有部队医院,但驻地有。
周干事爱人随军到驻地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可以到驻地的部队医院就诊,医保卡报销后,基本也不用花什么钱。
现在看病比较贵,这医药费要是能节省下来,积年累月的也是不少钱。
而随军未就业的家属,相比有工作的军人配偶,享受的医疗实惠更多。
没有保障卡的军人配偶就医,可能还有起付线,而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持保障卡就医,跟军人享受的就医待遇是一样的。
只要是医保目录内的,挂号、检查、用药啥的都是免费的。
很多随军未就业的军嫂,因为享受免费医疗就停了自己的城镇医疗,每年也能省几百块。
再次,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
周干事的孩子快一岁了,从出生到现在,周干事只见过一次。
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休假难,爱人休假探亲也难。若是爱人能早点随军随调到驻地,自己也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不仅如此,驻地的教育水平要比老家好,孩子在驻地从小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对孩子自身,以及家庭都是有益的。
最后,个人能更好地安心服役。
对于军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家人都是自己最大的牵挂。
前一段时间,周干事的父母接连生病,但驻地有疫情,单位封闭管理,无法休假回去,周干事着急万分,根本无心工作。
这爱人要是能快点随军到驻地,父母也能跟着过来帮忙带孩子。到时候即便是自己出不来,知道家人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也能心安。
父母、爱人、孩子都在身边,不用为了惦记他们而分散精力,自然能更好地工作、服役。
听周干事说完,身边的战友表示,还真是这么回事。
有几个本身没有很着急想让爱人随军的,也都将随军这事提上了日程。
毕竟,早随军的实惠是看得见的,尤其是很多实惠可以转化成真金白银。
几个年纪稍微大点的老同志忍不住感叹:“我们年轻那会,必须满周岁才能结婚,必须满足正连条件才能随军。现在岁就可以结婚,结婚就能随军。少分居不说,家属没工作的,还能早领随军未就业补助,早缴纳保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你们年轻人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
盼望着能降低随军门槛的军士们,在政策出来后,难掩心中失望。因为军士随军门槛没有改变,那些想着延期后爱人能随军的老班长们多多少少有点失落。
不过,相信随着军人待遇的提高,未来降低军士随军条件,也会调整。
随军家属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随军家属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随军家属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曙光来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